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萬億元級企業首次突破10家,研發經費投入占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的51.95%……
民營企業500強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3%的企業80家,超過10%的企業6家;有效專利數量較上年增長53.60%……
9月6日、7日,《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和《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相繼發布,這兩份報告亮點頗多。
研發投入快速增長
2022中國企業500強共投入研發費用14474.67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0.78%;已占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的51.95%,大企業創新地位不斷凸顯。
從結構上看,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增幅顯著。2022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485家企業共計投入研發費用10557.55億元,較上年增加了1667.9億元,增幅達18.76%。高端裝備制造業在研發上保持領先。其中,通信設備制造業在研發強度、人均研發費用的行業排名中居于首位,航空航天在平均研發費用的行業排名上居于首位。企業平均研發費用排名中,航空航天業、互聯網服務業、通信設備制造業位居三甲。
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研發費用排名前五位的 500 強企業涉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汽車制造業等3個行業。
另外,從研發人員情況看,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超過10%、3%~10%的500強企業數量分別為158家、130家,較上年分別增加38家、21家。
研發強度不斷提升
2022中國企業500強的研發強度提升至1.81%,迎來五連升。有5家企業的研發強度超過10%。259家企業的研發強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比上年增加16家。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位于3%~10%、1%~3%的企業分別為74家、118家,較上年分別增加19家、12家。
結構方面,2022中國企業500強中,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平均研發強度為14.16%,比上年提升2.17個百分點,居于行業榜首。其次是航空航天業,平均研發強度為14.08%,比上年提升7.48個百分點。再次是半導體、集成電路及面板制造業,平均研發強度為7.02%。
民營企業 500 強加大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外單位的研發合作。2021 年,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的500強企業有 420 家,較上年增加27家,增幅為 6.87%。197家企業共建研發機構,較上年增加6家,增幅3.14%;72家企業共建學科專業,較上年增加 6 家,增幅 9.09%。
創新成果產出持續增加
專利數量持續增加。2022中國企業500強共持有各類有效專利166.80萬件,比上年500強增加21.94萬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67.29萬件,比上年500強增加7.83萬件。
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國內外有效專利合計為 633922 項,較上年增幅為53.60%。其中,國內有效專利499265 項,增幅28.25%;國際有效專利134657項,增幅為 474.65%。
在企業關鍵技術來源方面,《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458家實際填報的500強企業中,采取自主開發與研制、引進技術或人才、產學研合作、企業并購或合資的企業數量分別為406家、358家、329家、105家,較上年均有所上漲。
參與標準制定繼續保持活躍,國內標準數持續增加。2022中國企業500強累計共參與標準制定74939項,比上年500強增加了5989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主導或參與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分別為1197項、7179 項、5069項、3304項。
加速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
順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趨勢,企業紛紛加快實施數字化轉型。
根據《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實際填報的500強企業中,九成左右的企業在戰略層面、管理層面、人才層面已實施或計劃實施數字化轉型工作。
其中,已制定或著手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的企業數量占500強比例分別為53.40%、32.80%;根據數字化轉型需要進行整體布局或局部布局的企業數量占500強比例分別為48.20%、34.80%;已有數字化專業人才、擬培養和引進數字化專業人才的企業數量占500強比例分別為50.60%、36.20%;已實現降本增效的企業占500強比例為 58.00%。
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主動實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民營企業500強中,采取“實施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應用綠色低碳技術與設備”“推動產業鏈綠色協同發展,共建綠色產業生態”“開展全要素全流程的‘綠色化+智能化’改造,促進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深度融合”等舉措實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企業數量最多,占500強比例分別為 61.60%、47.60%、43.40%。
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民營企業500強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獲得的支持,以專項資金支持或財政補貼、稅收減免、人才引進與培養為主。實際填報的500強企業中,獲得專項資金支持或財政補貼、稅收減免、人才引進與培養、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支持的企業數量分別為313家、252家、184家、18家,較上年分別增加5家、20 家、12家、2家,增幅分別為1.62%、8.62%、6.98%、12.50%。
在支持企業創新政策效應方面,民營企業500強繼續認為稅收減免政策作用最為顯著。實際填報的 500強企業中,認為“稅收減免政策”發揮作用的企業數量最多,為430家,較上年增加 21家,增幅為 5.13%;認為“科技人才獎勵政策”發揮作用的企業 291家,較上年增加 7家,增幅為2.46%。
透過兩份500強報告可以看出,在創新支持政策引導下,中國企業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研發產出率,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主動實施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切實發揮創新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