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兩新”政策,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作為中國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資企業又是如何看待國家新政策帶來的新機遇呢?
當記者來到中國歐盟商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商會1700多家企業會員,有近一半正在跟進“兩新”政策的推進實施。他表示,不少歐洲企業已著手研究如何符合條件,積極參與到設備更新;也有不少汽車、家電企業已經開始看到消費品以舊換新帶來的拉動效應。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 彥辭:我們非常鼓勵我們的企業會員去了解和研究這些政策,看看他們是否有資格享受其中的紅利。因為我們也看到,競爭在這里也很激烈。所以外資企業需要投資,站在技術最前沿,把最好的產品帶到中國。在某些情況下,在這里為中國市場進行產品開發。
不少外資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成立專門團隊開展工作,積極與客戶溝通、了解需求,對裝機設備進行盤點,在此基礎上,開展設備更新計劃和技術升級。
近期,商務部召開了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專場解讀外資企業圓桌會。
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等有關部門均表示,為外資企業參與大規模設備更新、政府采購和投資等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深耕的背后:中國既是大市場又是新賽道
外資企業密切關注中國發展新機遇的同時,也在創新發展在華業務。記者在采訪時發現,深耕中國多年的外資“老牌”企業,也在順應中國經濟發展之勢,向“新”而行,煥發出新的活力。
今年是這家法資企業進入中國內地市場35周年。在一場以“35周年”為主題的活動上,記者發現了這家外資企業深耕中國背后的關鍵詞——“創新”。35年間,這家法資企業在中國的業務規模從小到大,在上海、沈陽開設了五家工廠和一個研發中心,業務從制造延伸到服務。
米其林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葉菲:很多外企大家都對中國有一個新的定義,就是中國既是你的生產出口基地,又是你的消費者基地,同時還是你的“健身房”,因為它會讓你不斷地去和競爭對手在一個有利的環境下去“健身”,讓你更加能夠知道自己哪兒好哪兒不好,然后提高你自己的創新能力,反過來這些創新可能會影響你對全球的布局。
在中國,這家企業的傳統制造工廠正逐漸升級為未來工廠。
目前,上海工廠正在建設二期,這個以靈活、綠色和智能為特點的工廠,將于2026年正式完工。在沈陽,企業正在推動沈陽工廠的改造升級,預計2028年將其建成企業全球首個“碳中和”生產基地。
對于投資中國,這家外資企業近期又有了新動作。不只在輪胎制造領域,企業開始聚焦高科技材料,新設的4家子公司已經紛紛落地中國。
今年以來,我國新設外資企業數成為引資亮點,直接反映外商投資信心。
今年1—6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2.7萬家,同比增長14.2%。日新月異的中國大市場,正不斷催生新的投資熱點和商業機會。
外資加大產業鏈和創新鏈投資
在全球經濟新常態下,外資正在以不同以往的思考邏輯和方式流入中國。持續加碼投資中國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成為眾多外資企業的共同選擇。
在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法國生物梅里埃集團生產基地不久前剛剛投入使用。在基地旁邊,投資4億元人民幣,用于免疫分析類產品生產研發的新廠區也即將建成,而這一塊業務就是通過并購國內一家企業來實現的。
法國生物梅里埃大中華區工廠高級總監 張福海:也是我們另外的一種投資模式,我們可以利用本地企業的優勢,不單單在某些產品領域,包括專利領域以及研發領域,實際上是能夠彌補我們在國內這個領域的一些空缺。
近年來,我國不斷鼓勵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等領域,引資結構向高端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商投資企業發揮優勢,更多布局于產業鏈上下游,更好融入中國市場。
日本豐田燃料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美國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德國博世新能源汽車項目、丹麥丹佛斯集團海鹽第二園區項目等標志性項目紛紛落地,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節能環保等新技術熱點領域。
越來越多的外資在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加速布局,推動我國利用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今年上半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637.5億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2.8%,較去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同比增長87.5%;與此同時,以研發中心為特色的專業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43.4%。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原倩:鼓勵并吸引外商投資和外資企業積極參與創新鏈、產業鏈,能為我國各地產業發展帶來資金與技術優勢。目前,我國在利用外資方面仍存巨大空間,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和合法權益,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結構,是下階段政策加力方向。
記者日前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啟動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修訂工作,將繼續以制造業作為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同時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支持力度。